2025年4月9日,贝因美发布公告称 ,其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 993.99 万股股份的非交易过户,占总股本 0.92%,受让费用 2.50元/股 ,认购资金总额2484.98 万元 。
这一动作标志着公司继 2022 年、2024 年两次大规模回购后,针对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计划正式落地。结合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与行业环境,此次激励计划的实际效果需从经营基本面 、行业竞争格局及财务影响等多维度综合评估。
〖One〗、 2024 年前三季度业绩回暖:主营业务改善与政策红利共振
贝因美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0.87 亿元 ,同比增长 8.91%;归母净利润 7179.36 万元,同比增长 45.3%;扣非净利润 4890.5 万元,同比大幅增长 128.84% 。这一业绩表现扭转了2023年 “增利不增收 ” 的局面 ,核心驱动因素包括:
行业需求边际改善:2024 年国内出生人口回升至 954 万人,政策红利(如生育补贴)带动三线及以下城市需求释放。尼尔森数据显示,2024 年婴配粉市场规模跌幅收窄至- 2.5%,其中一段奶粉(0-6 个月)销售快速回升 ,贝因美在低线市场的渠道优势得以转化为增长动能。
产品结构优化:公司加速推进 “全家营养战略”,推出乳铁蛋白、益生菌等成人营养品 。
经营效率提升:通过数智化新零售平台重构渠道体系。
〖Two〗 、 员工持股计划潜在影响
贝因美此前的股权激励计划曾因业绩未达标而终止。例如,2022 年推出的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因 2022 年营收、净利润未达目标 ,780.7 万份期权被注销 。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未设置明确业绩考核指标,仅提及 “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”,激励与业绩的绑定关系较弱。
参与对象中包含 6 名现任董监高 ,合计持股占比 17.57%,人均获赠股份 0.92%,显著高于普通员工。尽管公告强调 “无财务资助 ” ,但高管以 2.19 元 / 股(3.5 折)受让股份的历史操作曾引发 “利益输送” 质疑,此次激励的公平性仍需市场检验。
〖Three〗、 行业竞争与战略突围方向
2024 年外资品牌通过渠道下沉和高端化策略复苏,雀巢 、达能在华市占率提升 ,而贝因美市场份额较低,低于飞鹤(18%)、伊利(12%)等头部品牌 。公司需在低线市场巩固优势的同时,加快高端产品研发(如 HMO 配方)以应对竞争。
贝因美加速推进全家营养战略,并通过设立新零售公司开拓东南亚市场 ,“beingmate” 品牌已登录北美市场。但海外业务近来 占比较低,短期内难以贡献主要收入 。
结语:激励落地后的价值重估
贝因美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是其应对业绩波动、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举措,2024 年前三季度业绩回暖为激励计划提供了一定支撑。短期来看 ,股份支付费用可能拖累利润;长期则取决于公司能否通过激励计划提升战略执行力,在国产奶粉 “二次竞争 ” 中找到差异化路径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需关注公司后续是否推出配套的业绩考核机制 ,以及锁定期内的市场策略调整,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此次激励计划的最终价值 。
(注: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)
转载请注明来自乐清通,本文标题:《贝因美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落地:业绩回暖下的激励与挑战》